西昌普格:彝族火把节里的鲜肉味
想看原味火把节,去普格吧!普格是火把节的发祥地。彝族地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较慢,每处的火把节大多一天就结束了,晚上大家各自回家吃住,第二天再到其他乡凑热闹。整片彝族地区的火把节会持续大半个月,火把节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斗牛、赛马、斗羊、斗鸡、选美等。
赛事固然精彩,场外的农家菜也十分有趣!我用有趣来形容,皆因彝族向来对饮食不很考究,甚至有被外界形容是“粗野”的吃法。如坨坨肉,就是把猪、牛、羊连皮带骨切成拳头大小的块状,用白水煮熟后,蘸着盐巴、木姜子(当地一种植物的根,有调味作用)、辣椒,撕扯着吃。
正宗的黄家烧烤,招牌是绿色的,上面有老板头像的那家才是。
火把节会场外,有一露天小摊,卖的正是普格烤肉。我问小伙子多少钱一块,他笑着举起三个手指头:“大的小的都一样,随便挑。别贪大的,肥肉多,吃不了撑着。”我不禁失笑,这小子老实耿直得可爱,难怪三元一块的“高价”能在一片速食摊档包围下生意依然红火。挑了一小块近肋骨的,一边琢磨着是否可以和广东的烤乳猪媲美,一边咬下去,皮硬硬的、不脆,肉汁很丰富,清香不腻,但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坨坨肉的另一种演绎,基本就是肉的原味。
小肉块不顶肚,速食产品又不对胃口,我们决定暂离会场,到山脚下的螺髻山县城寻访即点即做的酸菜鸡汤。
彝区乃至整个四川地区都喜欢吃公鸡,其肉质更鲜嫩。而彝族的酸菜有别于我们常见的用大白菜、大芥菜、雪里蕻等腌制而成的酸菜。他们的酸菜是用青菜或萝卜梗叶煮熟,风干10来天即可备用,是十足的绿色食品。酸菜鸡汤还加了当地的小米椒一起煮,所以比较辣,适合泡饭吃。
鸡肉的确很嫩,酸菜一点不酸,还能吃出淡淡的菜香,如果吃过广东的菜干粥或者菜干汤,大概能猜出个味道来。
翌日,我们赶回西昌参加凉山州的火把节。西昌的选美活动很盛大,各乡的“精华”美女都浓缩到这里来,美女如美食一样吸引人。
看罢美女,我们决定到邛海边的农家乐喘口气,也尝尝那里上座率最高的辣椒醉虾。这里醉虾的制作原理与潮汕、江浙地区的醉虾、醉蟹相似,不过材料却特别,除了少量的酒、糖、醋外,主料是红红的辣椒碎和辣椒籽。把新鲜的小虾放在碗底,立即覆上厚厚的碎辣椒,再加入其他调味料,即用碟子盖住碗口,慎防生猛的小虾窜出,20分钟后即可食用。我觉得这道菜改名“呛虾”更为贴切,因为小虾未必是被醉倒的,肯定是被辣椒海给呛倒的,有点“残忍”的吃法。
西昌市区的410菜市场,是只有真正在西昌泡过的人才知道的美食集中地,藏在黄家巷里。这里大多数小摊都没有名号,但如果打听人人都知道。白天不可错过玉米粑粑和佐酒的卤牛肉,晚上不可错过“炒烧式”的烧烤。